本翻譯可能無法反應當下現況。文章更動時間為 2020-10-30 ,原文為 英文

您應該查閱 更動之處 請參見 翻譯讀我 README 來瞭解維護本文翻譯所需之相關事宜。

克服社會惰障

作者為 Richard Stallman

自 GNU 與 Linux 結合讓個人電腦得以自由使用以來,已經過約 20 年。在那之後,我們也走了很長一段路。現在,你甚至可以從好幾家硬體廠商買到預載 GNU/Linux 的筆記型電腦,雖然他們安裝的系統中並不一定完全都是自由軟體。但,那是什麼原因阻礙了自由軟體的全面成功?

阻止軟體自由成功的主要障礙是社會惰障。它以各種形式存在,你一定看過其中幾個。舉例,像是那些用 Windows 才能運作的裝置,或只能使用 Windows 存取的商業網站、BBC 推出的只能在 Windows 上跑的 iPlayer 枷鎖軟體……等。如果你所重視的,是短期便利而非自由,那麼可能會認為這些原因足以說服自己使用 Windows。由於多數公司目前都使用 Windows,重視短期利益的學生只想學習如何使用 Windows,接著要求他們的學校教。所以,學校教 Windows,培養出慣用 Windows 的畢業生,更進而鼓勵企業使用 Windows,如此惡性循環。

微軟很積極培育這類社會惰障:他們鼓勵學校灌輸學生對 Windows 的依賴,並簽訂建立網站的合約,讓最終做出來的網站只能用 Internet Explorer 正常開啟[按1]

幾年前,微軟的廣告還主張 Windows 的維運成本比 GNU/Linux 便宜。他們採用的比較手法隨後就被看穿,但值得注意的是其論點中更深處的缺陷,即它所隱含的前提假設就是一種社會惰障:「目前,會使用 Windows 的技術人員比 GNU/Linux 還多。」一位重視自由的人,可不會為了省錢放棄自由;但許多企業主管卻相信他們所擁有的一切,甚至包括自由,都可以折價出售。

社會惰障是由屈服於它的人所組成。當你屈服於社會惰障時,你就被吸收成為它的一部分,轉而向他人施予壓力;但當你起身抵抗它時,你則削減了社會惰障的力道。我們必須要先能辨別社會惰障,並決定不被它吸收,最終才能征服它。

講到這裡,我要指出有個弱點阻礙了我們的社群發展:大多數的 GNU/Linux 使用者,從未聽說過促成 GNU 開發的自由思想,因此這群使用者仍舊著眼於短期便利性,而非以他們所擁有的自由來判斷事情。這讓他們很容易就被社會惰障牽著走,從而變成惰障的一部份。

為了提升我們社群的抵抗力量,我們需要多提自由軟體,並講述自由——不只是開源支持者常引用的那些實際益處而已。隨著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克服社會惰障後,我們必能取得更多進展。

譯者按︰
  1. 以翻譯本篇文章的2018年底時的狀況來說,其實 Google Chrome 也與先前的 Internet Explorer 相去不遠了,因其挾 Chromium 系列瀏覽器龐大的市佔率,成為事實上主導網路標準的公司,將其他競爭對手排除。